只有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變世界。
——史蒂夫·喬布斯
今年上映的國產電影《戰狼》有多火,自不必多說。
“每個動作演員都想開創一個屬于自己的動作片時代。”“如果沒人能幫你打造這樣的時代,那能不能自己創造一個,把想要表達的東西表達出來?”當演員到做導演思維的轉變,讓一直不溫不火的吳京,開創了屬于他自己的動作片時代。
蘋果創始人喬布斯的團隊曾提出38個理由,向他驗證手機不可能僅設置一個鍵。結果是喬布斯在
2007年1月10日,發布了首款蘋果智能手機iPhone,改變了整個世界。當極簡思維成為實踐,就成為了一種偉大的力量。
SpaceX創始人埃隆·馬斯克曾有這樣一段論述:“打破一切知識的邊界,回歸到事物本源去思考基礎性的問題,在不參照經驗或其它的情況下,從物質/世界的最本源出發思考事物/系統。也就是說一層層剝開事物的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質,然后再從本質一層層往上走。”
偉人的偉大之處,在于聽從內心的聲音,熱愛自己所做的事情。并為之付出努力。不斷積累,不斷實踐,不斷突破思維局限。
觀“平衡醫學創始人”, “人體細胞潛能激活劑”發明人王佑三先生亦是如此。
他五歲既已入私塾,廣讀詩書,成績優異。處于封閉動蕩的年代時,想盡辦法,四處搜尋購買自然科學及醫學書籍,其范圍涵蓋天文、地理、醫學、哲學、自然科學等各個領域。據統計,他每個月閱讀的各類雜志有76份,報紙30余份。且看書之時,常做批注。長年累月,精勤不倦。憑借廣闊的視野和對國內外醫學動態的把握,他對人類醫學發展的規律、問題進行了總結和預測。
那為什么王佑三先生就能從海量的資料提取對自己有價值的東西呢?我們很多人是沒有這個本事的。想一想,每天接收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雜亂,其中不乏相互抵觸的。那么多信息源,都說自己權威,但分明有人在說謊。我們是相信規律,還是相信例外,是相信公認的常識,還是那些神秘因素······
當無法下結論的時候,需要上述我們所說的“思維”二字,需要有判斷某一信息的正確思維方法:首先認知底座足夠大,越大越多越好,顯而易見的錯誤信息輕易就能排除掉;其次看證據及證據的力度,即無法判斷之時,不妨實踐,擼起袖子干,自然出真知。
王佑三先生全都做到了。上述提到他多年精勤書卷,筆耕不輟,知識的儲備是常人無法比擬的。我們還沉浸于抗生素和化學藥物的狂歡之時,將中醫詆毀的一無是處之時,他已跳脫出來,把“天人合一”理念貫徹其中,將自然、生物、人類融于一體。由此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就敏銳指出人類醫學走入誤區:過度依賴化學藥物和抗生素,最終會導致無藥可醫。
支撐論斷的是現實世界中的實踐。我們說,原則,是主觀世界的事情;實踐,是另一個世界的事情。這兩個世界是有區別的。
打個比方,行醫需學醫。需要學基礎學科如物理、高數、有機化學;基礎醫學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細胞生物學、生理學等等,這都是學習到的原則,是主觀世界的事。一旦走向臨床,某些原則就不適用了。病人不同,病癥不同,治療方法自然不同,還有與所學原則背道而馳的情況。
現實世界的真實情況是:抗生素等化學藥物確實能夠解決很多問題,但并不能無限制的解決問題,只能在自己適應的范圍內有限度的發揮作用。在臨床中,現代醫學對慢性病、惡性腫瘤、關節炎、牛皮癬等的治療,總是力不從心,既然有那么多對癥藥物,接踵而至進入臨床,為何這些病為什么總也無法得以根治?當采取直接作用于致病因子的辦法對付疾病時,暴露出來的問題為何越來越多?種種問題,驗證王佑三先生的論斷。
偉人只所以稱之“偉人”,不僅僅在于指出問題,還能解決問題。此時王佑三先生的思維,跳出來了,開始另起爐灶,重新尋找一把真正的人類健康的鑰匙。到哪里去尋找呢?回過頭來,拋卻對外物的依賴,轉變為內求的方式,到體內去尋找。
他有句非常著名的話語:“原始本無醫,傳宗億萬年”。思維,回歸到了自然,又從大千世界中跳躍到人類機體本身,開始借鑒大自然萬物生存的奧秘,解決人類生老病死的問題。所以回過頭,我們看王佑三先生的醫學研究,他從來不會把作為個體的“人”割裂開來,而是放到整個宇宙自然界中來考慮。
人類仰仗機體天然的防御力,維持著機體的自穩及種屬的繁衍。人體的防御功能在漫長的歲月中,在與惡劣的大自然的矛盾斗爭中逐漸完善,進而達到完善合理的結構系統的。這種結構系統是對付一切疾患的“萬能藥”。
但機體的天然防御功能不會在無關痛癢的情況下出現,疾病給人體防御系統的指令強度是不足的,防御系統又無法自主地調動自己的力量對抗疾病,十分緊急的情況下,天然防御能力也可因惰性而不發揮作用。因此依靠天然防御功能抵抗疾病,并不是如我們想象的那么容易,它需要誘導,需要一種方式,一種物質給與調動。
鑒于之前翻閱的大量醫學書籍,王佑三先生也曾對現代醫學和傳統醫學進行思考。現代醫學重客體,臨床中依賴手術、化學藥物、激素等等;中醫的治本,近似于現代醫學中使用化的能量制劑及維生素等,為機體補充某些必要物質;中醫的治標,和現代醫學的對癥療法相似,皆不具備調動、加強整體和局部天然防御能力的性質,皆不具有維護人體生態平衡和生態平衡穩態的理想療效。
王佑三先生提出的平衡醫學理論,是根據疾病的發展過程,人體與致病因子在矛盾斗爭中地位的轉化,立足于利用人體天然防御力抗病,將主客體療法辯證地組合成最佳治療方案,從而收到維護、調整、保持人體生態平衡穩態的效果。平衡醫學并不是完全排斥現代醫學的客體療法,而是將古今中外醫療方法進行了總結發展與簡化,是理論到理論。“人體細胞潛能激活劑”的問世,則是平衡醫學理論踐行的載體;臨床中的成功運用,是對平衡醫學理論的證實及進一步的完善。
前幾日,邏輯思維中在“什么是常識”中提到:“這世間,沒什么終極相信,相信什么都是臨時性狀態,隨時做好準備,等到新證據和新結論的到來。”平衡醫學理論恰恰深諳此理。人生于天地之間,生老病死必不可免,疾病來臨之時,不乏治療方法,但治療的根本是依據機體自身,機體又隨時處于變化之中,平衡醫學的偉大之處正在于此:不認同人如機器,承認機體的變化發展,又以維護人體的動態平衡為前提,利用人體的天然防御機能,以保證人的素質為重任。所以它隸屬于醫學,又是尊重機體運行規律的人體生命科學。
王佑三先生也曾提到:“凡是對人類任何疾病的治療,只考慮調整機體平衡的對癥療法,忽視人體動態平衡穩態的根治療法的觀念,顯然是不完善的哲學觀。”是對過往醫學理論提出的質疑,也是平衡醫學不同于以往醫學理論的一個論據。
王佑三曾經對晦澀難懂的“太極圖”進行過研究,指出:“‘太極圖’是三不是二,不是簡單的陰到陽的陰陽平衡,而是陰一定要通過臨介質才能到陽的陰陽平衡,根據物態的不同,臨介質有相對動態穩態或相對靜態穩態之分,太極圖中的一道‘S’型弧線就是‘臨介質’。”這一哲學思想,也直接影響到了王老對人類醫學的研究。
一個人,如果能夠有大自然的熏陶,書籍的陶冶,親身的實踐,是能夠擁有前瞻性的思維看待世間萬物的問題。之于王佑三先生,他始終能夠站在醫學的制高點上,對其進行總結、預測,并謀求突破,突破極限。
十五世紀,“瘋先知”帕拉塞斯曾留下箴言:“世上沒有不可治愈的疾病。”同時指出:“化學研究應當制藥,藥物的化學結構是藥物療效的唯一決定因素。”世界各國因襲著這條法則,直至目前我們所見的局面。
當今世界大的制藥公司新藥研究的主題仍是化學合成藥物,利用人類基因組學及中藥現代化的成就及開發出可以臨床使用的藥物占有重要地位,但這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需要長時間積累。經驗證明,化學藥物存在若干問題的,目前整個臨床化學藥物面臨的是整體頹勢。
如我們常說的抗藥性和耐藥性。它會不自覺的使機體大大超過生物學意義適應性的變化而損害人體素質的質量,而且還不能改變疾病的病理變化。
王佑三先生的思維突破了局限:突破化學結構是藥物療效的唯一決定因素及一藥不可能治百病的局限,突破辨證施治的局限。這應該是王老思維中最偉大、最值得學習的地方。
以王老創造的“人體細胞潛能激活劑”為例。
平衡醫學理論中強調挖掘、調動、提高和利用人體自身的自御和自愈能力達到身體的自我療愈,所以“人體細胞潛能激活劑”用于機體之時,不直接作用于病灶,不直接與病毒細菌戰斗,而是在尊重機體運行規律的前提下,激活體內免疫機制,讓身體自主與病毒細菌作戰,即給與的助力,而不是外力替代。因此,針對多種病癥,都有顯著效果,且外延在不斷擴大。且針對燒燙傷、凍傷效果顯著,卻不合于中醫里的辨證施治。
思考王佑三先生的平衡醫學理論,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于認識自然,認識機體,乃至自己的思維,有重大意義。
后記:
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里。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史蒂夫·喬布斯